養生不如養性

養生不如養性



〔身體不是你的敵人,就算當它有疾病時也不是。有疾病只是身體的警訊,不要用錯誤的觀念整治它、消滅它。其實只要好好恢復原本身體的暢通,身體就健康,警訊當然就會消失了。用錯方法整治,可能不只治標不治本,更可能為了治標而壞了本。〕這段文字是郭志辰老師在『新黃帝內經之養生不如養性』一書所表述的道理。

世人總把疾病視作仇敵,當身體出現微恙時,總要亂加整治,不認真思考造成疾病的根由。胡亂治理,只會令身體更混亂和產生對抗的局面。

其實所謂疾病,亦是有生命的能量體。疾病的病因,就是體內水汽分佈不均,即能量在體內不能及時疏散流通所引起,是體內受到異於尋常壓力作用下,產生自身不能調節之非常現象。畢竟能量體亦是自己身體組成的一部份,我們應想盡辦法,讓非常態現象恢復正常過來,很多的疾病就可以迎刃而解。所謂調功能,便能祛其疾。

綜觀現今醫者,總是見病治病,急於求成,沒有推究疾病的成因,亦沒有詳細思考疾病會否有後續的發展。最可怕的是,現今主流醫學均採用暴力式治療,見菌殺菌、見瘤殺瘤,只從病果方面著手,沒有處理病因,不單破壞人體調節機能和器官的完整性,造成很多寃案,更可能產生去果留根,後患無窮。

積極的方法是,當身體感覺不適時,應靜心聆聽體內發出的訊號,查找自身生活不是之處,用關心和愛護心態,切莫視疾病如大敵。生病時,不要怨天尤人,更不應存有不良意識,因仇視和負面思維會影响體內能量流通,造成更多不良效應。治病先治心,每事應以感恩心態面對,笑看困境,心境舒暢才易恢復健康。

『養生不如養性』帶出的道理就是「預防勝於治療」。經常保持達觀的態度,樂於助人,開闊身心胸懷,配合適當飲食和恰當形體鍛鍊,才可達至防患於未然。

尋找自身存在的價值,人生才可活得更有意義和精彩!




蒲公英學會歡迎網站公告蒲公英心聲健康資訊人體空間醫學養生篇癌症篇學會會訊 學會課程其他機構課程影像錄像短片學會活動聯絡我們複習重溫講課下載空間醫學下載欄資訊分享網站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