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心聲
蒲公英心聲

  
 


空間醫學【公轉】與【自轉】

        地球上萬物的自然運行規律,以太陽為中心,稱為公轉。 以地球為中心的變化運動,稱為自轉。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太陽而公轉運動。 人體能量運動亦有公轉與自轉之說。地球有南極、北極地場之分, 人體亦有百會、會陰上下照應;地球有經度、緯度之分,人亦有經場、絡場的運動。 天道運行,為能量的運動,則空。地道運行,是物質的運動,則實。天道, 能量運行,則明。地道,物質運行,則暗。故,天人合一,人亦應之。 人體能量以太陽區域為中心的運動是公轉;以五臟六腑為中心的各自運動是自轉。 如果以人體的細胞為單位認識這個問題,那麼,細胞本身的運動是自轉, 細胞群體的共同運動則是公轉。公轉與自轉是對立統一,又相輔相承,相互運化的關係。

       人體整體的生命活動,是由細胞運動與臟腑、空間的能量運動來實現的。細胞與臟腑是自轉與公轉的關係; 臟腑與人的整體也是自轉與公轉的關係。從人體與大自然的關係來看,人體的生命與能量的運轉,受大自然公轉與自轉的影響而變化。 因此,宇宙萬物,大自然宇宙天體,小至芥子之微,均存在著自轉與公轉的運動變化。

  萬物各有自化,也有相承。自化者,由自轉而調;相承者,由自然運轉而調。熵與負熵相互轉化,此乃萬物生成之根基,變化之父母, 五行運動規律之精華。

  人體自轉、公轉運動失常,若見其污染(體內不正常的能量之聚, 屬病理變化)而知生克。生者助長,克者變化。 熵為物質運動釋放的能量(能量的耗散);負熵為物質吸收的能量(能量的再利用)。二者互為轉化, 這是解決人體空間疾病的關鍵。同時,也是解決大自然污染的方法。

人體公轉、自轉與能量運動規律
  人體能量運行有公轉、自轉之別。公轉者,任督二脈之轉也, 是能量運動的骨幹,是「經線」,且以太陽區域為「市場」。能量在此撞擊、輻射、混化、異化。公轉為太陽區域這個「大市場」帶來了生機活力, 運動則明。自轉在公轉的能量推動和壓力的作用下進行變化,實現細胞的生生化化運動。公轉推動了自轉的異性場的變化,並融入「大市場」內混化公轉, 從而順應生命活動的自然變化規律。異性場的改變(自轉),只能調整局部的場性。故,解決疑難之疾,必借整體力量(公轉力)而調之。這是『調功能, 祛其疾』的實質。公轉,其循行路線是:會陰、丹田、中脘、膻中、天突、到百會向後方下行,經啞門、大椎、命門、過尾閭至會陰。能量依此循行變化, 周而復始。人體能量的公轉,內通五臟六腑,外達
皮、脈、筋、骨、肉、腠理。 人體修煉講「周天」運動是關鍵。 運行周天能促使五臟六腑的功能協調化、正常化。同時,使臟腑能量運動發生量變到質變,即點、散、統一、聚、變的過程。

  自轉者,為三焦能量運動,是人體能量運動的「絡線」, 橫向輻射的途徑。即,包括五臟六腑各自的能量運動規律,臟腑之間的能量生克制化規律。臟腑能量輻射運動,繁榮太陽區域“市場”,補充太陽區能量, 以助公轉運動。因此,自轉是為公轉服務的。

  公轉、自轉實質為人體能量運動的主流與旁流之別。百脈能量彙聚于任、督二脈。任脈:總任一身之陰經,以血為主。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以能量為主,猶如諸多小溪流歸大海。任生督,任為能量之源,督為能量之本。
  
       主流,稱人體的公轉及大小周天;分流,稱人體的自轉。分流者, 為主流之源。道家之法,主流(周天運動)而興;佛家則以自轉長存。 故有法輪常轉之說。「五氣朝元」、「三華聚頂」是人體的精華能量的運行, 這也是人體自轉的結果。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以至各個細胞, 均為能量之源泉、經絡運行之通道。奇經八脈,亦為能量運行之通路。

  人體自轉能量相合為異化。公轉能量相合為混化。異化之變, 必須以混化為始。混化之變,必以異化而補充。
公轉時,清、輕能量上升為天;濁、重的能量下降為地。 上升者宜輕、清;下降者宜重、濁。上升宜明,下降宜暗,此為用藥的關鍵。

  任督二區能量宜少。少則運,多則塞;運則通,塞則閉。 通其任脈區,以腸胃調之;疏通督脈區(即太陽區域),以五臟六腑精華調之。 上虛
則神明。頭宜常清,常明。下實則腎固。下宜常濁、常實,壓力宜高。如此, 人體的五臟六腑才能正常變化。

  公轉分為兩種形式:一是正轉;一是反轉。正轉是物質運動方向, 反轉是能量運動方向。飲食入口,經咽喉、食道、胃部、小腸、大腸, 自肛門排出。物質在消化管道內消化、分解、吸收、化合,直至代謝產物排出, 這就是物質運動的規律。物質運動產生的精華,供養五臟六腑, 保證機體所需的物質基礎。反轉運動是臟腑細胞開合產生的能量運動。 人體內能量的生克制化(五行運動),正是以反轉為準則。
 
 
 

蒲公英心聲
 由一群義務工作者所組成的蒲公英學會,創立至今已邁進六周歲了。

學會成立的使命,是宣揚綠色保健,把關愛獻給社群。我們致力推廣由郭志辰老師所始創的人體空間醫學,把簡單、有成效的治療方法,積極地向社區推介,期盼好的醫學理念和方法,可以普及應用,像蒲公英種子般到處散播,達至家喻戶曉,人人受惠。

感恩同修們的努力,我們的信念獲得社會眾多人士認同。學會會員人數顯著增加;出席各類健康講課人士亦持續增長;來自世界超過一百個國家和地區社群,瀏覽學會網站;學會經常獲邀到訪社區,為坊眾提供義務服務。當然我們還有很多空間作改善,祈願愛護蒲公英學會的人士,不吝指正,讓我們完善追求的理念。

先賢孫思邈醫聖提出「大醫精誠」的教誨,他倡導為醫者須備惻隱之心,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此教誨為很多後世醫者所牢記,並作為座右銘。近代則有郭志辰老師勇於開拓創新,把傳統中醫艱澀難明的哲理,用現代化語言逐一闡釋,提出人體空間能量流通的重要,簡化治病方法,無私地宣揚空間醫學作為己任,讓貧苦大眾受惠於「治病難、治病貴」的困惑。「光纖之父」高錕,研發玻璃纖維作信息傳遞,帶出通訊革命,他選擇捨棄專利註冊,為繼後互聯網通訊的興起,奠下不可磨滅的貢獻,造福人類。

蒲公英學會敬仰這些先賢和科研前輩,他們熱心為民,無私的高尚情操,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學會將努力不懈,擇善固執地推廣一切對健康有成效的好方法,和追求健康人士分享,並為患者解除痛苦,恢復健康。

「德不孤,必有鄰」,我們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



人體空間醫學

自然界中,萬物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積聚在人體的四大空間部份:胸腔(膈膜以上);小腹腔(膈膜以下,臍以上);腹腔(臍以下),以及脊椎以內,從頸部到尾椎的所謂「太陽區」空間(後背內側大空間),統稱為三焦和後(外)焦空間。能量在此四空間中混合、撞擊、化合並產生新的能量,其運動、變化、積聚和形成之能量場的濃度以及其它性質、狀況,直接反映和影響到各臟腑各機體部份的性能、病變,因而是診斷和治療各種疾病的關鍵。

人體空間能量運行的路線,是人體所謂的「公轉」與「自轉」。《空間醫學》中的公轉,就是任、督二脈的運行。至於厥陰,《空間醫學》稱之為自轉。公轉是人體之大道,人體一切細胞輻射的能量物質,均通過公轉做調整。經過深入研究和大量臨床實踐,《空間醫學》認識到人體細胞輻射與空間的關係,太陽區對公轉與自轉的重要性,以及人體上、中、下三焦與太陽區的關係。因此提出了以「症」為主,即以症狀做為診斷依據,打破了以常規的病名做為診斷依據,對病名,在臨床上僅作為參考。

《空間醫學》理論認為,症狀是由人體的空間能量的不均衡所造成的。

人體內臟結構
空間精微能量物質的運動和更新,是恢復人體功能的方法。因為它們的運動,撞擊了周圍的細胞,從而能啟動、改善細胞的活力。故要使細胞功能恢復,必須啟動細胞,改善其周圍的環境,改變其周圍能量的濃度與壓力。人體內能量的運動規律,是壓力高的向壓力低的方向運動,濃度高的向濃度低的方向疏散。能量運行特點,是細胞外空間的能量物質向上行,細胞內的實體物質向下行。在升降的運行中,細胞與空間能量的撞擊,是細胞運動的動力之一。

人體的空間是細胞運動、能量調節的場地,只有這些空間純淨,能量流通順暢,人體才能回歸自然,恢復和保持健康。細胞的運動與細胞的周圍環境有密切關係,細胞周圍空間能量的壓力與濃度的變化,直接影響細胞的開合與輻射。周圍空間能量濃度越高,壓力越大,其細胞內的物質越積聚,即形成傳統中醫所謂的氣血淤滯,它是造成細胞功能失調的主要因素。臟腑疾病的起因是物質、能量不能疏散,從而形成淤滯所致,即氣血不通而形成疾病。

《空間醫學》是在傳統中醫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抽象、昇華,不已臟腑之分為主,而著重於人體的四大空間;不已經絡之說為主,但著重於人體的公轉和自轉;不已系統之論為主,卻著重於細胞群體;不已病名為框框,以身體本身反應的症狀為依據。因此,與傳統中醫及現代醫學的理論有所不同,前者僅起到先導、基礎、參考的作用,《空間醫學》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昇華及簡明,因此易學、易用、易普及之特點。



「甩手功」健身法


古語云:「大道至簡」。簡單往往蘊含著深奧的道理,能用簡單,人人易於應用的方法,亦可達至成效,何樂而不為?簡單就是美!

空間醫學認為,人體能量堵塞是致病的根源。創造條件,讓體內能量流通暢順,氣血充盈,是健康的保證。源於「達摩易筋經」的甩手功,方法簡單,易於掌握,一學就會,可調節氣機,疏通體內能量瘀滯,恢復人體正常功能。

甩手健身法
練習甩手功時,周身中正,腿稍彎,肛門上提,腳趾用力抓住地,兩腳與肩同寬,兩臂用力前後擺動,兩臂伸直不要彎曲,眼睛向前望,手臂向後力度大,向前則隨力自行擺回,自然呼吸,心情放鬆。初學者每次二三百下為起點,漸進至一千至二千下,每次約需半小時。

     


甩手功歌訣解讀
歌訣:內中提,展開連綿搖關節,活絡舒筋濁氣沉。
意指將肛門上提,能防止內臟下垂。透過甩手動作,疏通經絡,活化關節動力,形成氣機清升濁降。

歌訣:虛實變換利開合,氣貫四肢百脈行。
甩手過程中,來回轉換移動,人體為保持平衡,腳掌形成一虛一實往地面踏,腳掌穴位亦受到刺激。四肢處於動態,加速氣血經脈流動。

歌訣:兩腳踏實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
腳趾抓地,穩住馬步,「上三下七」即表明重心起變化,向下甩手時用七分力,向上則只需三分。

歌訣:能去頭重腳輕病,精氣充沛體輕靈。
身體健康,就要上虛下實。當手臂用力擴張胸肺時,鼓動心臟,促進血液循環,氣機流轉,達至改變上盛下虛的狀態,使下部堅實,上身輕鬆,疾病自去。

甩手功的自然反應
練習後,胸腹鬆了,腳部轉熱,四肢末稍微循環加大。由於用力擺動,促進三焦氣機暢順,或會出現短暫打呃、放屁、酸麻癢痕等感覺,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勤練甩手功,對能量堵塞引致的慢性疾患如高血壓、糖尿、痛症等等有明顯改善;對於氣血不暢引致的癌症患者,尤為裨益。

注意事項
(一)練習時不宜過飽或過饑。
(二)次數應隨體力負荷增減。
(三)初學者不宜體力消耗過度,應循序漸進。
(四)速度平穩,保持規律。
(五)可隨時隨地在空氣流通的地方練習,早、午、晚各一次最為理想。
(六)練習完畢,可喝一杯溫開水,有助氣血循環,氣機平穩。

記著,業精於勤,天天練習才易見成效。



空間醫學: 能量與五行

                                

五行〔木、火、土、金、水〕為我國古代的一種哲學學說,認為五行是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元素。宇宙間各種物質都可以按照這五種基本物質的屬性來歸類,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互聯繫,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相生、相克的運動中維持著協調平衡。

人體空間醫學認爲,傳統中醫的五行學說幷非抽象的存在,而是人體五臟能量運動的代名詞。由於五臟的形狀、位置、生理功能的不同,形成了相生相克的關係,在變動中完成了能量生生化化的過程。

五臟的能量運行具有整體性,是一系列的鏈鎖反應。

首先,腎 (水) 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向上運行,被脾胃區細胞群所輻射能量的壓力阻止,而向兩側移動。腎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與脾胃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在空間相遇進行交合,能量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改變,變化爲既不同于腎區細胞群原本輻射的能量,也不同于脾區細胞群原本輻射的能量。這種新的能量向兩側移動,在運動過程中能量進一步發生變化,改變了原有的壓力和强度,具有了更大的推動力,推動肝區細胞群的運動,即傳統中醫的「水」生「木」。傳統中醫認爲,生者爲母,克者爲父。「水」生「木」的過程中,「水」爲母,「木」爲子,而「土」爲父,如果腎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沒有遇到脾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阻擋,就不可能推動肝區細胞群的運動。正是在「土」的克制下,能量發生了異化,産生了更大的撞擊力,才能够生成「木」。

肝 (木) 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向上移動,受到肺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的影響,被迫沿膈下空間向左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肝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與肺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進行異化,能量性質發生變化,濃度、壓力也大大增強,新能量從膈下空間運行至心區下方,對心區産生推動的作用,所以有「木」能生「火」的說法,在這一運動過程中,「木」受到「金」的克制。

心 (火) 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向下運行,受到腎區細胞群向上輻射能量壓力的影響,即「水」克「火」,其濃度和壓力發生變化,性質發生變化,對脾區形成推動,所以,「火」能生「土」。

脾 (土) 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受到肝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的克制,即「木」克「土」,産生新的能量,此能量越膈而上,推動肺區細胞群運動,加大肺區細胞群運動的動力。所以,「土」能生「金」。

肺 (金) 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受到心區細胞群輻射的能量影響,産生新的能量,越肩向後運行,進入外焦 (背部) 空間;能量撞擊腎區細胞群,改善腎區細胞群能量的環境,即肺「金」能生腎「水」。在這一過程中,「金」受到「火」的克制。

能量在人體五臟之間周而復始地運動,相互刺激推動,周流不息,這就是五行的運行。


認識「人體空間醫學」

蒲公英學會致力宣揚由郭志辰老師所始創的「人體空間醫學」,並熱衷推展養生防病,用簡單、省錢及非對抗性方法去改善人體不正常功能,使自己回復健康。透過學會的努力,我們期盼更多人認識、實踐和受惠於人體空間醫學所倡議的理念。

何謂「人體空間醫學」
廣義的「人體空間醫學」包含治療學、養生學、預防學和修煉學,是新世紀的一門綜合性科學。狹義的人體空間醫學是以研究人體空間為主題,側重於治療學的介紹。

「人體空間」
 

「人體空間」是人體空間醫學中的核心概念,並輔以宇宙空間的思維,以研究人體空間為主體的課題。 如果說大自然是一個大宇宙,人體便可視為一個小宇宙。日、月、星、辰,各種天體,都是在宇宙空間中不斷地運動和變化;植物、動物都是在大自然的空間中繁衍生成。人類亦不例外,人體內部並非實體,而是與大自然一樣,同樣存在大量空間,既包括臟腑與臟腑之間的大空間,也包括細胞與細胞之間的小空間。

人體空間能量
人體空間是細胞運動,能量調節的場地。細胞正是組成人體的最小單位,人體的所有組織、器官、臟腑、系統,以至整個身體,都是由不同的細胞或細胞群所組成。人體的細胞大約有二百多種,每種細胞均分佈於特定的部位,執行特定的功能。細胞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即細胞是通過不停地「吞吐」,進行 「消化吸收」的活動,才能促使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的交合變化。 
人體空間的能量與傳統中醫提及的「氣」,涵意大致相同,是以水氣的形態存在人體空間。能量無處不在,它是細胞在運動過程中輻射於人體空間的精微物質,構成、維持和影響人體生命的健康狀態。 

能量的循環
世上萬事萬物都是生生不息,時刻在運動中,受周圍環境影響產生著生剋制化的轉變。而能量在人體空間內也是無間斷地運動、轉化,既不是靜止不變,亦不是孤立存在,而是隨時隨地都在進行混化、異化和互相撞擊,維持能量的循環。 人體得病的根本原因往往是能量不能及時疏通。只有場地純淨,讓能量均衡地在人體空間內順暢流通,加上細胞運動正常,人體就會健康。相反,能量在人體空間內無法及時疏通,或聚集而形成疾病。所以解決疾病應先從調整人體空間的壓力與濃度入手,進而改變細胞的運動,以及令細胞回復原有的功能,人就健康。
 
治療原則                     
人體空間醫學是以「公轉暢通」為總原則,即透過體內固定路徑的能量循環,調整、淨化、啟動能量運動,帶動人體能量的周流暢順。  在具體治療方法上,提出了舌診、小方治病以及其他特色輔助療法,均是在傳統中醫療法上作開拓與創新。 人體空間醫學提出:新的醫學應以調理身心健康為主,以治療為輔;強調「修心、養性、積德、忘我」為本,心懷大愛,以德為本,使心靈平和而得到潔靜。

學習途徑                  
蒲公英學會經常舉辦一些介紹空間醫學的課程,這些講課包括舌診、用藥原理、特色理療和自我保健等,歡迎有興趣人士報名參加。請瀏覽蒲公英學會網頁:學會課程最新公佈。
http://www.dandelion-hk.net/page11.php


空間醫學: 大道至簡


  『簡單就是美』這句諺語很多人都知曉。如果能透過簡單、有效的方法去解決複雜的問題,我們何苦要取難捨易?尤其是用簡單、自然的方法去化解身體所出現的健康問題。

    人體結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和宇宙萬物一樣,身體受到周遭環境影響,產生著生剋制化的轉變。這些轉化不是靜止的,亦難於洞悉和徹底掌控。在高科技儀器輔助下,現今科研,主要均集中在細胞、病菌、病毒的基因層面上鑽研,但卻缺乏深入探究人體內部環境對細胞的影響。當分工越精細,儀器越先進,便會衍生出更多類別的病菌、病毒和病名,致使在複雜的層面上,用更複雜的方法去解決。遺憾的是,研究往往查找不出成因,造成更多困惑與無奈,而治療費用則日趨高昂。

    郭志辰老師積五十年行醫實踐,在傳統中醫基礎上,結合現代生物學、量子力學和信息技術科學等,研創出一套嶄新醫學理論體系:空間醫學。空間醫學的核心要領,是道出人體空間的重要性;治病只抓因,不抓果,大道至簡,以恢復人體功能為方針,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套前沿醫學為日後醫學科研邁出新路向。

    空間醫學的主要概念可總結如下:
(一)人體內部並非實體,而是處處充滿大小不一的空間;細胞與細胞、臟腑與臟腑之間均存在空間。空間是細胞運動,能量流通、調節的場所;
(二)能量是由細胞輻射出來的精微物質,和傳統中醫的「氣」,涵意大致相同;
(三)能量在體內流通有固定途徑和方向,能量川流不息地循環是確保健康的重要因素;
(四)疾病的成因,往往源於局部能量不能及時疏通而造成堵塞,淤積的能量令空間產生過大的壓力,影響細胞正常運動;
(五)空間醫學簡化治病方法,提出「不問病名,尋找病因,為堵塞的能量找出口」,透過疏通,把淤塞的能量散開,讓細胞正常運動,從而恢復人體正常功能。

    既然能量淤塞是致病根源,空間醫學提出一系列簡單解決方法,目的是把堵塞能量疏通,達至人體能量循環暢順:
(一)小方治病
簡化傳統中醫用藥,提出小方治療方法,其特點是藥味少、藥量小、藥味淡、氣味輕,藥物快速行走人體空間。通過藥物,調節細胞內外的壓力,推動人體能量循環,恢復細胞功能。
(二)特色理療  
特色理療主要包括能量按摩、火灸療法、薰蒸及靜養療法等,其目的是激活細胞,啟動能量運動,從而調節和淨化人體內環境。
(三)自我調理
透過練習動意功、手勢回照及各式運動 (尤其疏通背部空間的運動)等方法,均可加強人體能量流通,持之以恆,必見成效。
(四)淨化心靈
提倡修心、養性、積德、忘我,熱衷生命,樂於助人。豁達開朗的心境,輕鬆自在的狀態下,細胞便會活力充足,能量自然流動順暢。

    蒲公英學會致力宣揚空間醫學,讓大家認識這門醫學的精要。我們亦歡迎有興趣人士,應用這些簡單、省錢和非創傷性方法進行防病治病。

參考網站:
http://www.dandelion-hk.net/page7.php


空間醫學病因論
      

      《內經》有云:聚則成形,散則成風,這高度概括了人體得病的成因和治療準則。聚:已成形的疾病,是由無形的氣瘀積而成的;治療時,要把有形的積聚疏散,消失成為無形的「風」。

        空間醫學認為人體得病,病因就是水的分佈不均。水在人體內以氣態和液態兩種形式存在。無論是哪種形式,只要水能暢通無阻,人就不會生病。如果醫者能把水路暢通,把水均衡分佈,疾病就能得到解決。

       聚則成形,也就是水的積聚,空間能量所形成的積聚是肉眼看不到的。大自然有潮濕積聚,霧、雲、雨;人體空間水的不正常積聚,亦會對局部周圍細胞產生影響,形成細胞內部的病變。

       疾病的產生,是由漸變逐步發展到突變;由量的積聚最終發生質的變化。疾病的開始,是人體空間在某一個點上有了淤積,當這點淤積與人的臟腑混為一體,就形成了疾病。當臟腑與空間積聚還沒有混為一體,就是僅有症狀而無病名。如果結合在一起,就是有症狀也有病名。

       空間醫學治理方法是在還沒有形成疾病,還沒有結合在一起的階段時,盡快將其解決。其要領是為堵塞的能量找尋出路,疏散能量積聚,令細胞恢復正常功能,從而確保身體健康。

順從自然  活出健康
社會各方人士,經常推介五花八門的養生之道,有力主「進補」,有強調「節欲」,亦有主張「靜修」等等。提倡這些方法亦不無道理,然而人的生存是直接受大自然所影響,順應天時,遵從自然規律,不作無謂強求,才是值得推崇的養生方法。

傳統中醫採取的是中庸之道,尋求方方面面的均衡,並以調節人體功能為主。養生若過份追求補充營養,或極度抑壓情志,均有失自然常態。順應自然就是按自然的規律,內養其心,外養其體,感恩能享用五穀雜糧,粗茶淡飯,亦可樂也融融。取之自然,享之自然,配合適當飲食,確保攝取均衡營養,就是健康的保障。過多的補充和干擾,是阻礙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自然、簡單的方法,就是創建一個潔淨、無污染的人體空間。

大自然和人就像大宇宙與小宇宙一般,存在著很多共性。大自然有各式各樣循環轉化,人體內部和大自然一樣,不停地流轉。透過循環,可調節、改善和淨化體內環境。人若要健康,就要營造一個「流水不腐」的動態環境。經常運動的人,可促使氣血流通順暢,加強心肺功能和提升免疫力。根據自己年齡和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持之以恆,身體便可漸漸有所改善。

順從自然就要隨遇而安,順應自然規律,不可把自己推向壓力的極限。不管環境如何艱辛,困難如何難於解決,競爭如何激烈,我們都應要鬆弛自己。明瞭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能致病,就要把情緒調至輕鬆、寬達的狀態,避免大悲大喜的波動。自己樂觀一點,待人寬容一點,精神簡約一點,平靜的心境有助細胞活躍,令體內能量流通暢順。在良好精神狀態,臟腑便可更有效地協調工作。

提倡順從自然就是要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淡泊名利,充實生活,不作無謂強求,才可享受生活樂趣,活出精彩人生。

治未病
自古以來,中醫宏觀思維是「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既變防漸」的哲理。《黃帝內經》亦有謂「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論述,可窺見先賢對預防醫學的重視。

「未病」可喻為有疾而未全顯現出來,但這時人體機能已潛伏不均衡的狀態,例如身體容易感覺疲累,即現今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事實上,疾病的形成和發展,往往源
於人體能量濃度發生變化而形成了堵塞。當淤塞的能量不能及時疏散,就會影響細胞的正常運動。在發展的初期,臟腑還未形成器質性的病變。「治未病」就是要防患於未然,即平時便要採有效措施去防止疾病的繼後發生。

「不治已病」亦並非不去治理疾病,而是提醒我們不要等到身體已出現器質性病變才急急整治,因為這時候的治療,可能為時已晚。「治未病」的要點就是要從日常生活做起。經常運動,持之以恆,令身體氣血流通暢順,營造一個「流水不腐」的體內環境。再者,注意飲食習慣,勞逸有序,配合達觀的情緒和樂於助人的心態,才可以清除潛在體內病源的污染。

蒲公英學會默默耕耘,致力推廣保健防病的信息。兩年多以來,我們透過網站、刊物和舉辦講座等去宣揚保健知識,讓更多人明瞭防病的重要,亦盼望每個人都可以過一個高質素的健康生活。

我們的力量雖然微薄,但我們的信念和決心是堅定的。願大家齊來理解和實踐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貴指引—「治未病」。



助人自助

很多人都知悉「助人乃快樂之本」,但是並非每個人均能理解個中因由和感受。

當我們默默耕耘,無私地幫助別人後,對方定會流露出感激心態,他的潛意識會向我們作無言的回饋。在我們全心全意助人時,自己便會進入「忘我」狀態,於是身體各部分便會產生微妙的變化,這種特別的感覺,就是所謂「助人者的快慰感」。

科學家用科學方法揭開這個令身體健康的秘密。當我們愉快地助人時,大腦會分泌出腦內嗎啡呔,這種產自身體的化學物質,會令我們無名的平靜、舒適。同時體內細胞氧化速度會減緩,免疫力增強。助人才是健康的良方妙藥。

有些人當身體有小毛病時,便會過度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或個人利益上。若過度在意就會把毛病倍大,使病情成為生活的全部。把負面思維縈繞心頭,自己就不能自拔,對病情只有損而無益。相反地,若我們用積極態度去面對,慶幸自己還有能力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完成工作後,心境開朗,整個人都會鬆弛,身體細胞自然活躍起來,體內能量流通便會暢順,身體亦可以慢慢復元過來。

蒲公英學會除宣揚綠色保健外,亦鼓勵大家多做助人自助的事,讓自己感受存在的價值,活得充實。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從今天開始,有能力的人多投身助人事務,大家齊來做個健康快樂人!


讓蒲公英愛心種子溫暖人間 

蒲公英學會」昂然步入兩週歲了!這個年青、朝氣勃勃的保健學會現已穩步成長,並為創建和諧社會盡一分綿力。

我會命名為「蒲公英學會」,目的是彰顯蒲公英的特性----平凡卻堅毅,充滿頑強的生命力。學會成立的使命就是推廣綠色保健,讓「關愛」像蒲公英種子般到處散播和孕育。

學會成立(2009年8月)至今,透過網站、刊物和舉辦講座等宣揚「空間醫學」和傳遞養生保健信息。根據最新統計,現時世界各地已有超過一百個國家/地區人士曾瀏覽我們的網址,而進入網站觀看亦快達十萬人次,頁面總點擊更超越三百萬次;我們印刷的刊物也漸為社會人士所認識;應邀講課地域亦已跨越不同社區和走出香港。這些迴響給予我們極大鼓舞,激勵我們要努力不懈,提供優質服務,以回報支持我們的人士。

我們深信「有容乃大」、「得道者昌」的道理。容納才可凝聚力量,增強實力;謙虛和願意接納意見才能改進,讓會務進一步發展。現時我們已開放蒲公英學會網站平台,讓一些舉辦養生保健課程的機構發佈有關資料,藉此加強彼此聯絡,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蒲公英學會除了在會內提供服務外,亦會走進社區,為弱勢社群獻出愛心關懷,並祈盼能夠感召更多有心人士加入團隊,參與工作。我們已成立了「蒲公英愛心基金」,支援和協助一些經濟有困難的病患者,讓人間多添一分溫暖。

蒲公英學會衷心感謝會內會外的弟兄姐妹們,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會務得以發展,我們的信念得以堅持。


應用中醫  推展保健

中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豐富遺產。幾千年來,中醫對華夏民族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醫能留傳至今,必具備其獨特性及優越性,咱們炎黃子孫理應善加應用,並視承傳和發揚中醫藥為一項重要任務。

綜觀現今主流醫學,太著重實體物質的研究,科研集中在組織、細胞、基因、病菌、病毒等方面,思維沒投放在人體內部周邊環境對體內物質的影響。治病往往採用對抗方法,用殲滅式整治病菌、病毒及變異的細胞等,注重治病灶,缺乏探究人的整體觀及形成疾病的前因。

事實上,人是一能量流通體,人體內部壓力不均會造成能量淤塞,物質與能量不能正常轉化是致病根源。淨化人體內部環境,讓能量生生不息地循環是確保健康的重要元素

郭志辰老師把傳統中醫的理論用現代化語言一一解說,用小方劑、特色理療方法去恢復人體功能,讓身體的自愈力修復不正常的生理現象,是一種非常值得推介的中醫療法。

所謂防病勝於治病。蒲公英學會致力把這一理念宣揚,讓更多人明暸致病的因由和養生防病的重要性。當更多人理解保健的效益,從而提升身體素質後,社會便可減少昂貴醫療開支,整體社會亦可受益。

我們願與有心人共同努力,弘揚老祖宗遺留給我們的瑰寶,亦讓好的醫學理論像蒲公英種子般處處散播,達至家喻戶曉。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一個團隊能夠成功壯大,其背後必有很多值得借鑑的經驗。其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帶領團隊的人要貫徹『有容乃大』的胸懷。

人生存在同一時空與地域,大家能相聚一起,確是一種緣份。三人同行必有我師,懂得包容、諒解、欣賞每個人的長處,是心胸寬廣的表現。個人能力畢竟有限,容納才可凝聚眾人的力量與智慧,加強實力;量大則心寬,聽取意見,廣納賢才,融和力量,才可讓團隊茁壯成長。

蒲公英學會要走的是海納百川之道,要做利眾生之事。我們願為有抱負、有共同承擔的人創造條件,開拓平台,讓他們可實踐理想,發揮專長,並與學會同步向前邁進。
 



德不孤  必有鄰
 
現今香港社會,呈現一股仇富風氣。普羅大眾在生活水平漸趨下降的情況下,仇視一些超級富豪,覺得他們只顧巧取豪奪, 卻沒有為社會作出應有的承擔。功利社會普遍現象就是相互關愛的貧瘠。

當每個有能力的人,為社會奉獻多一點,眾多弱勢社群定當能受益。 人與人之間多一分關懷,少一分憎恨和敵對, 整個社會將更趨和諧。

我們創辦蒲公英學會,除希望充實自己的生活外,亦可為社會略盡綿力。 應用這個平台,宣揚綠色保健, 讓更多人明暸防病的重要性,亦讓一些飽受病魔折騰的人, 無論富或貧,均可用簡單及省錢方法去恢復健康。

我們並非富有,但自覺還有餘力工作,在推廣善知識層面上做些事情。不是追求物質上的回報, 而是尋找精神上喜悅的滿足。 做個快樂的義工,表示慶幸自己還健康,還有可承受的經濟條件去幫助他人。

若您有此信念, 不拘泥物質得益, 自覺有餘力服務社群, 我們歡迎您的加入, 同心協力推展共同的抱負,亦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精彩和有意義。


 
 


蒲公英學會歡迎網站公告蒲公英心聲健康資訊人體空間醫學養生篇癌症篇學會會訊 學會課程其他機構課程影像錄像短片學會活動聯絡我們複習重溫講課下載空間醫學下載欄資訊分享網站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