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養生文化

中華養生文化旨要

資料來源:遵義蒲公英養生學會


      後世評《黃帝內經》和中醫學的哲學思想,認爲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內經》形成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儒術尚未“獨尊”,釋家尚未“引入”,老子的道家學說是土生土長的哲學,《黃帝內經》中有不少老莊思想是毋庸置疑的。但後來中醫學的發展,集中華民族各種優秀養生思想和養生知識之大成。如儒家的“中庸之
道”、“過猶不及”、“以平爲期”、“衰其大半而止”、“四君子湯中和義” 、“給病邪以出路” 、“閉門流寇不如開門緝盜” 等等;實際上成爲陰陽平衡學說的發揮和方劑組成的原則。佛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云:“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這種無爭無罣的心態,和恬淡虛無、清淨無爲一樣成爲中華養生文化的一部分,一些少數民族的産生經驗,也都融入其中,豐富了中華養生文化的內涵。當然,任何一門高深的學問當它被群衆接受的時候,都會産生世俗的一面,與群衆自身的經驗結合在一起並得到恣意發揮,甚至改造成更加積極、更加實用、更加普及的群衆養生活動。

  當然,中國古代養生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是建立在農耕社會田園生活的基礎上的。 《黃帝內經》講春夏秋冬四氣調神、以春天爲例,“春三月,此爲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 賞而勿罰,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逆之則傷肝,夏爲寒變,奉長者少。” 這種生活,現代已很難尋找。而其養生保健的精神實質,則可以領會而實踐之。做到心知其意而不爲所囿,心取其義而略變其方,心貶時弊而不絕其流,使中華養生文化新時期得到繼承和發展。

  在現代生活中,人們的養生保健條件不斷改善,疾病的防治水平日益提高,人類平均期望壽命正在延長。但也出現一些人性墮落、紙醉金迷,肉慾橫流、戕害自身的不健康現象,使傳統的養生之道受到嚴峻挑戰,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違天時

  把改造自然的願望無限擴大,釀成破壞自然生態的嚴重後果。大至環境污染,小至個人保健,違逆了自然法規,受到自然的懲罰。

  第二,輕固本

  失去正常的與自然變化相適應的生活條件與生活節奏,背離了人類基本的生存原則,大量透支健康資源,動搖了人體的生命之本。

  第三,少活動

  出現了不少四體不勤,功能失調、代謝障礙的現代病。

  第四、縱物欲

  物有所貪,情有所縱,貪得無厭,玩物喪志,迷戀聲色,房室不節,造成養生文化的衰退。

  第五、重小技

  在養生方面捨本逐末。不注意正確養護,而是任意地、不適當地吃藥、排毒、美容,減肥,健身不得其法,保健刻意過分、整天忙於“健康”,實際上影響健康。

  因此,根據前人的經驗,提出 “養生十要”

  ()順應天時

  根據自己生活的地區、季節、緯度、高度、溫度、濕度,完善自己的生活條件,享受空氣陽光,避開虛邪賊風。

  ()心地光明

  一身正氣,經世致用,積極生活,無非分之想,拒非分之財。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起居有常                                     

  晨莫晏起,晚不熬夜、善自調攝、輕身延年。

  ()節制飲食

  現代營養學可供參考,但不必拘泥,一日三餐不僅保證質量、口味,還要注意調勻,晚餐尤宜節制。

  ()適量運動

  做事勤勞不懶散,早晚和工作期間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不要把勞動和運動割裂開來,防止工作、生活時四體不勤,另外又十分認真地搞體育鍛煉。

  ()房室有節

  中醫學對房室不節的教訓很多,而且把它列爲病因之一,但古代社會是一個一夫多妻制的社會,其養生篇房中術的經驗多不可取。

  ()切忌惱怒

  曾國藩說:“養生以少惱怒爲本。” 康得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慎服補藥

  市場上保健品很多,多爲滋補食品,青年人一日三餐安排得當,不必進補。健康人也不宜妄補。年老體弱者用保健品宜遵醫囑,以自感有效爲準。

  ()除陋減嗜

  戒煙、節酒、少食辛辣、去除不衛生的陳規陋習。

  ()優化習俗

  倡導優秀養生文化傳統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的中國式的養生習俗。

         此外,用中華養生之道規範今天的醫學模式,更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上醫醫未病之病,謂之養生中醫醫欲病之病,謂之保健;下醫醫已病之病,謂之醫療。”這裏所說的上醫,是指“上工治未病”的高水準的醫生、中醫是指標對亞健康的中等水平的醫生,下醫是指無先見之明只會頭痛醫頭的醫生。長期以來,人們過分地重視醫療,而輕視預防。在溫飽問題尚未解決以前,人們小病不治,急病投醫,很難有餘力做許多預防工作。醫生的職能利益也引導他們必須在醫療方面精益求精,而有意無意地忽視預防和輕視預防,重視養生之道,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




 



蒲公英學會歡迎網站公告蒲公英心聲健康資訊人體空間醫學養生篇癌症篇學會會訊 學會課程其他機構課程影像錄像短片學會活動聯絡我們複習重溫講課下載空間醫學下載欄資訊分享網站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