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診 
舌是反映人體全息縮影,舌診是人體空間醫學主要的診斷方法。人體空間醫學認為舌的不同部位與人體不同臟腑細胞群相對應,通過觀舌可知人體全身的狀況。 
 
 
 
 
 
舌區空間的劃分 
 
 
 
 
n   整個舌圖如同一個倒立的人體,依次為上焦區、中焦區及下焦區。 
n舌面橫向劃三條線,上焦線、中焦線、下焦線。心尖區與舌根所聯繫的空間,是為外焦,是人體內部能量進行周而復始的公轉路線途徑。  
  
 舌劃分圖  
 
  
  
   
人體空間醫學指出: 
 
 
n     舌反映全身的物質與能量盛衰變化; 
n      反映物質能量的流通情況; 
n      反映身體疾病病因的所在; 
n      反映疾病形成的原因; 
n      舌質代表細胞物質, 
n      舌苔代表空間能量。    
 因此觀察舌質、舌苔和舌象,可以確定人體疾病的部位、性質、並作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傳統舌診採用面對面形式,人體空間醫學則善用和結合了現代科技,創出「電腦舌診」。只需使用數碼相機,把舌頭拍攝下來,從而對人體內部的狀況進行準確的判斷,為治療提供依據。就診更方便和得到簡化,足不出戶亦可以就醫。 
 
  
 
小方治病 
 
人體空間醫學簡化了傳統中醫用藥,提出以小方治病為核心的治療方法。所謂「小方」,就是以公英、獨活、當歸、佩蘭、香附、桂枝這六味藥為基礎,並從中選取三、四味,每味的用藥量僅在1克至7克之間。  
 
「小方」的特點是藥味少、藥量小、藥味淡、氣味輕、療效好,價錢亷宜。通過藥物作用於人體空間,推動人體公轉的運行,從而調整人體空間能量的變化,調節人體空間水分的輸布,調節細胞內外的壓力,促使細胞恢復正常功能。由於藥味淡、氣味輕,在空間走動迅速,能推動公轉暢通,帶動自轉自通,達到恢復人體正常功能目的。 
 
人體空間醫學認為藥物並不是作用在某一臟腑的本體上,而是作用在人體某部位的空間。不同的藥物依其“氣”和“味”的不同,在人體不同的空間區域產生作用。 
 
同時,藥物作用不侷限於歸經。藥性上則講運動, 其所行經的空間都會產生影响,因此大大擴闊藥物的應用價值。 
 
六味基礎藥對空間能量運動的作用 
 
公英: 
調動、補充、疏通人體空間的能量,能走遍全身。公英從會陰由下而上運動到任脈末端,行於人體空間,推動能量向上運行,產生能量撞擊,亦通利外焦空間之能量流動,為人體能量運行打開通道,有通天本領。 
 
獨活: 
調節人體空間精微物質的分佈,在外焦空間引領能量由頭部下行至足。它主要作用是化解外焦空間的能量物質,是化滯的作用,掃平空間的阻礙,讓外焦空間暢通。獨活與公英的配伍是一化一行的作用,能確保周天運行暢通,起到促進公轉作用。 
 
香附: 
推動上焦,疏通中焦,拉動下焦,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能影響中焦空間的運作。 
 
桂枝: 
使細胞壁更能收放自如,打開細胞壁之門,讓物質能量容易從細胞進出。 
 
佩蘭: 
調節人體空間水分的輸佈,消除胞內外多餘水分,便稀者用之。 
 
當歸: 
調節人體空間水分的輸佈,胞外水分引進胞內,便秘、便乾者用。佩蘭和當歸是空間最好的調水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