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為積聚的能量尋找出口
人體空間能量的聚積,是形體細胞或臟腑失去活動力所產生的結果。而人體空間能量的聚積,又會影響到形體細胞或臟腑功能活動時的空間。因此,空間能量積聚引起的疾病與細胞或臟腑本體病變有互為因果的關係,二者可以相互轉化,疏散人體空間能量的聚積是解決疾病的關鍵。癌症的治療,尤其如此。而癌症姓“瘀”不姓“毒”。癌症是高能量的積聚,在治療上以疏通為主,不應以毒攻毒。
人體空間的能量是從壓力、濃度高的部位、方向,向壓力、濃度低的部位、方向運動。在公轉這一循環往復的線路上,任何一個部位都擔負著兩種角色,既是上一個部位能量的直接疏散點,又是下一個部位能量的直接動力點。胸部是腹部能量的直接疏散點,又是背部能量的直接動力點,而背部既是胸部能量的直接疏散點,又是尾閭部能量的直接動力點。治療人體疾病,要充分考慮能量積聚部位的直接動力點和疏散點,還要考慮第二、第三疏散點。
◆肝病→肺→背部,治療肝病可從背部入手;
◆腎病→肝→肺部,治療腎病可從肺部入手;
◆脊背→腎→腹部,治療脊椎病可從腹部入手;
◆頭部→胸→大椎,治療頭部病症可從大椎入手。
此外,外焦空間是五臟六腑能量運動的總出口,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外焦空間進行調解。如果臟腑實,則疏散外焦的能量。如果臟腑虛,就增加、宣騰外焦的能量。
三、至實至虛
至實至虛就是調整壓力,是將能量多的部位調動到少的部位。能量多,壓力必然大;能量少,壓力必然不足。將能量從多的部位向不足的部位調動,是為了調整、均衡壓力,調整能量的濃度,使其保持動態均衡的分佈。
所謂“至實”,就是加大能量積聚部位的壓力,使能量壓力積聚到一定的程度,過高的能量自然運動;而“至虛”,就是降低能量不足部位的壓力,使能量壓力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加大與周圍能量的壓力差,過高的能量自然向能量不足部位補充。至實至虛的目的,是促進能量的自然流通,並非引動能量運行。
四、運動中實現補瀉
傳統中醫治療,以補瀉為主,“補其不足,瀉其有餘”。我們認為人體內部能量運行的特點是由高向低,能量從濃度高的空間向濃度低的空間運行。在這一過程中,高能量得以疏散,低能量得以補充,能量對行經之處的細胞產生撞擊,促使其恢復本來的功能。在運動過程中實現瀉、補、通、散。瀉:瀉起點之實,補:給下方動力,補充下方能量不足;通:在行的過程中起到疏通的作用,疏通行經空間能量的淤滯;消:在行中散熱化結。